你的位置:b并c等于c说明什么 > 新闻动态 > 曾国藩回家丁忧期间,咸丰皇帝为何要解除他的兵权?
曾国藩回家丁忧期间,咸丰皇帝为何要解除他的兵权?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2:24 点击次数:188
咸丰年间曾国藩兵权被夺始末
1857年,47岁的曾国藩因父亲去世,按礼制辞去军职回乡守孝。然而就在他丁忧期间,咸丰皇帝却突然解除了他的兵权。这一决定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政治考量?
咸丰收权的双重考量
关于此事,历史学界主要有两种解读:
其一,曾国藩多次上书请求实权,触怒了咸丰皇帝;其二,清廷历来忌惮汉人掌兵,而曾国藩的湘军逐渐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力,咸丰担心其势力坐大,趁机削权。
这两种观点虽有一定道理,但忽略了咸丰作为统治者的全局权衡。结合当时局势,咸丰的决定其实合情合理。
团练:朝廷的备用棋子
太平军势如破竹,清军节节败退,咸丰被迫下令各地组建团练(地方武装)。但在他眼中,这些民兵仅是拖延太平军的权宜之计,从未寄予厚望。当时朝中大臣也普遍认为,连正规军都难敌太平军,何况散兵游勇?
在43名团练大臣中,唯有曾国藩力主重建新军,以取代腐朽的绿营。湘军初战告捷,收复湖北,但九江一役惨败后,咸丰更加确信:团练成不了气候。胜败与否,对朝廷影响不大。
展开剩余49%要权不成,反遭冷落
曾国藩在江西受挫后,认为缺乏地方实权是主因,屡次上书请命。但咸丰始终未予回应——在他眼中,湘军只是消耗太平军的工具,而非核心力量。
天京内讧:曾国藩的过时价值
1856年,太平天国内部爆发天京事变,自相残杀导致实力大损。咸丰倚重的江南大营趁机反攻,局势一度好转。此时,咸丰认为无需再依赖曾国藩,恰逢其守孝拒返军营,便顺水推舟批准三年丁忧,顺势收权。
若非后来太平军重振旗鼓、击溃江南大营,曾国藩恐难再获起用。经此一挫,他彻底明白:强硬要权只会适得其反。复出后,他改以谦卑姿态效忠,终获咸丰信任,被任命为两江总督,执掌军政大权。
驭人术的转折点
这一事件成为曾国藩政治智慧的转折。他从锋芒毕露转为外柔内刚,最终在权力博弈中站稳脚跟。关于他更多处世谋略,可参阅相关专著。
参考文献:《曾国藩全集》《清史稿》等
(注:本文改写时扩充了背景细节,调整叙述逻辑,优化可读性,同时保留核心史实。)
发布于:天津市相关资讯
